还不是光大客户? 轻松三步预约,任意网点领卡!

字号大小:

告别磁条时代 银行卡6月起“加芯”

发布时间:2011年03月23日

 

 

从今年6月底开始,一种带有“芯片”的金融IC卡将逐渐取代现行的“普通磁条”。由于它更具有防伪等安全性能,央行近日正式发布《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金融IC卡应用工作的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,正式启动银行卡芯片迁移工作时间表。
  

 
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获悉,目前银行升级IC卡成本仍然较高,或由银行自行承担,央行给予一定补贴。
  

 

IC卡标准将与国际融合
  

 

《意见》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银行卡芯片迁移工作,“十二五”期间将全面推进金融IC卡应用,并明确了时间进度:2011年6月底前工、农、中、建、交和招商、邮储银行应开始发行金融IC卡;2013年1月1日起全国性商业银行均应开始发行金融IC卡;2015年1月1日起在经济发达地区和重点合作行业领域,商业银行发行的、以人民币为结算账户的银行卡均应为金融IC卡。
  

 

据了解,跟目前的磁条卡相比,芯片卡在外形上并无太大区别,只是在卡片正面植入拇指盖大小的芯片,为银行卡加上一道安全锁,同时也能节省刷卡人的时间。
  

 

中国银联此前公布数据显示,截至2009年末,银联标准芯片卡发卡数量突破600万张,但与市面上20多亿张的银行卡发卡量相比,占比不到0.3%。
  

 

“国内商业银行在早年开始发行的很多双币卡都是采用的EMV国际标准,换卡带来的一系列损失也只能由商业银行自己承受。”一位商业银行人士表示,“也就是说一旦国内的标准开始使用,以后就彻底没有双币卡这个产品了。”
  

 

不过申银万国证券在其研报中称,央行IC卡标准与国际EMV标准必然走向融合。
  

 

上述研报中还称,“市场可能担心没通过EMV认证发行会有阻碍,我们特别强调,虽有阻碍,但不会是决定性的。”“现在央行态度也明确,未来相互授权,这与银联和VISA之争异曲同工;从经济层面,中国至少15亿张的纯国内银联结算银行卡规模,就是(IC卡标准)独立自主的最大本钱。”
  

 

银行升级成本较高
  

 

根据 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了解,芯片卡的大量普及会带动ATM机和POS机的及时更新。
  

 

公开资料显示,一张磁条信用卡成本约1~2元,加之办卡人员工资、礼品等费用,成本近百元;一张芯片卡制作成本则为20~30元,总的费用可能要高达120~150元。另外,普通POS机的成本为400~500元,支持芯片卡插卡方式的POS机成本则为3000元。
  

 

2005年,《金融时报》刊载的一篇文章中称,“2004年底,某行银行卡发卡量达到1.8亿张,仅将这些卡片全部更换成EMV标准IC卡至少需要18亿元,如果考虑终端、网络和系统等方面的迁移投入,成本可能高达近百亿元。”而事隔五年,该行的发卡量早已不可同日而语。
  

 

但也有银行未雨绸缪。据另一家银行的一份新闻稿,截至2010年5月末,该行各类芯片卡的发行量已超过550万张,同时,还下大力完善芯片卡受理环境,目前该行90%以上的自助机具都可以受理芯片卡。
  

 

另有商业银行人士向 《每日经济新闻》透露,根据央行此前的意见,更换IC卡的成本或将由银行自己承担,央行给予一定补贴。
  

 

芯片厂商有望最受益
  

 

那么,银行卡的升级启动,将利好哪些上市公司?
  

 

申银万国分析,金融IC卡的升级过程是增量逐渐替代存量。如果考虑目前20亿张磁条卡存量,每年新增/更换4亿张左右,则金融IC卡升级的存量需求为210亿元,考虑更换/挂失后,平稳期每年增量需求40亿元左右。
  

 

申银万国于3月21日发布研报表示,未来最受益的应该是芯片厂商。未来,金融IC市场必然是国家队芯片厂商主导,预计2011年至2015年国内芯片厂商份额分别是3%、8%、20%、40%、60%。
  

 

申银万国同时指出,卡商享受相对固定的制度性红利,首先且直接受益于金融IC卡升级。磁条卡时期四大卡商恒宝、金邦达、北京中钞、捷德占据90%左右份额。其中最大变数可能是东信和平的积极进入。该公司目前是银联下一代电子支付平台N3的唯一合作伙伴。这是其跳出传统卡商的能力限制的战略举措,这种合作关系在未来或使其获得10%甚至更多份额。
  

 

另外,研报指出,银联最大的供应商新国都相对受益更多,公司已公告向子公司新国都软件增资以申请第三方电子支付牌照。凭其与银联良好合作关系,获得牌照是大概率事件,对公司估值有直接提升。

 

来源:每日经济新闻


网银登录
  • 请编辑html内容!

    中国光大银行版权所有 互联网服务信息备案编号:京ICP备05013704号